中華書法藝術和文化教育的前景

           「文彥 Hiko Chen書法獲選2010年第三屆世紀國際美展佳作」

書法和詩歌、繪畫、音樂藝術一樣,可以陶冶性情、變化氣質、積累知識、豐富人生,是中華傳統藝術文化的一部分,法國前總統希拉克稱中國書法是“藝中之藝”。 周易有言“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”:巍巍中華文化,連綿五千年,其載體是漢字, 漢字承載了華夏文明。在科技電腦計算機以漢字輸入,顯示了漢字的智慧和優越,世上任何文字無法相比擬。魯迅先生說:漢字有三美:意美以感心,音美以感耳,形美以感目。漢字書法藝術的美感,是一門至情至性的藝術,充分融化於中華民族文化血液之中,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之根和民族精神之魂。對此。林語堂說書法可以訓練基本審美觀念﹔美學家宗白華說:能貫穿西方藝術史的是西方建筑,在中國唯有中國書法藝術﹔法國藝術家學者熊秉明說:書法是中國文化的核心。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,丁肇中也都認同中國書法,比物理學還神秘。畫家吳冠中每天潛心書寫漢字,漢字的外形、內涵令人回味無窮,是最大的樂趣。書法國粹魅力無窮,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。

中華民族歷史悠久,重人文、尚性情,中國書法藝術的創作道法自然, 學習是終生的,最高精神境界達到物我兩忘 。 藝無止境,書法要有悟性和靈氣,“人不同,字就不同”, “心之所攀有多高,藝就有多高”加上勤奮努力不懈, 始能達到高深之藝術境界. 心跡超越了技法,不知不覺中,筆下盡情流淌,自然流露喜怒哀樂真性情,打破物障獲得心靈上完全的解脫。至於書法仍須以技法和功力修練為基礎, 作品的風格,和書寫者的性格,氣質、學養, 人生閱歷,氣度等等相關聯。詩句“性靈出萬象,風骨超常倫”如顏真卿、懷素、徐渭等人作品中的大氣、瀟洒、厚重、痛快淋漓的境界和風格永傳後世。劉熙載說:“書之要,統於‘骨氣’二字”,即為堂正正、鐵骨錚錚、光明磊落、浩然之氣:這是中華文化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。


人類物質生活越充分,精神生活要求就會越強烈, ,心靈上越需要藝術術上的滋養.中華民族、以海納百川的胸懷,吸收海內外大量的先進科技文明成果,不能有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文化保守主義,也不應該輕輕忽民族固有文化,搞虛無主義。在書法教育上,日本的中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,連續上六年書法必修課,要能識認2000個漢字。目前日本有1000多個書法團體,1560萬會員,每五~六個日本人中即有一人研習書法。韓國也差不多,中小學生要能識認1800個漢字。我們的中小學基本不上書法課了, 有效提升學生素質的書法教育基本棄之不用,很是可惜。不久前,錢學森給溫總理建議,學校要加強藝術教育。他認為光有科學知識,沒有文化藝術修養,培養不出創新型人才,更出不來大師。

《貝多芬傳》的作者說,科學和藝術可以使人神聖。李政道說科學與藝術是一枚硬幣的兩面,是不可分割的。書法教育具有育德、啟智、審美、培養敬業精神、養心、健體的功能,還能增強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民族精神,在全球化浪潮沖擊下, 期盼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精神財富可以超越時空而永存,走向全世界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中國藝術協會 陳文彥 Hiko Chen)




.